“感谢(在)王煜法官及杨志爽法官疏通帮助下(案件)才得以顺利执行,随后锦旗送达以示感谢。”
这是近日抚顺市顺城区人民法院办理的一起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高某在收条上执意要写下的一句话。

仅仅执行到位就结案了吗?
因继承纠纷,耿家兄妹一纸诉状将继母高某告上了法庭。几年来,该案历经一审、发回重审、再审等多个程序,当事人之间矛盾日益激化。
抚顺市顺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王煜接手此案后发现,耿家兄妹“把钱要回来”这个看似简单的诉求,背后却有着与继母的多年纠葛。
原来,高某丈夫耿某去世后留下房屋和部分存款,其中房屋由高某继承,存款按比例分给耿家兄妹。耿家兄妹在父亲去世后却一直未给高某腾房,同时要求高某先返还部分存款。高某则认为,耿家兄妹曾向她借款17万元,这笔欠款还没还,她不可能返还兄妹应继承的存款。
按照执行程序,王煜查到高某有可供执行的存款,可直接划扣给耿家兄妹,但如此结案,双方的矛盾并未真正得到化解,王煜觉得,自己还应该做点别的。
执行的最佳效果是“握手言和”
实现执行最佳效果,考验着法官的智慧和技巧。双方都有理,立场差距大,如何求同存异、减少分歧?王煜希望找到其中的最大“公约数”,促进两方和解。

▲王煜法官在法院调解室组织开展调解。
诊疗到位方能用药精准,法官办案亦应如是。顺城区法院党组成员冯艳与王煜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帮助他们厘清矛盾关键点,站在各方当事人的角度,找寻最佳解决方案。沟通过程中,一家人想起去世的父亲,和曾经共同拥有的和谐有爱大家庭,彼此的埋怨与不信任日渐消减,在法官的有效引导和劝解下,双方终于达成共识。
案款到账,房屋交付,双方释然。这得之不易“握手言和”的背后,是法官辛苦付出的数个日夜。说“法理”,给足当事人安全感;讲“情理”,让当事人之间的亲情重新点燃。法官的努力和诚心赢得了当事人的认可,高某特意给法院送来锦旗表达谢意。

顺城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司法为民精神,坚守初心使命,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也感受到司法的温情。